新宇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2

需求分析 | 产品常说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9-20 1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什么是需求?

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可以分为单个需求和市场需求,单个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全体对某种商品需求的总和。
而我们常说的产品方面的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场景中,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的,用户有着某种“需要”,这种“需要”用户自己不一定知道的,有了这种“需要”后用户就有做某件事情的动机并促使达到其某种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方面的需求了。
针对产品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总结,需求的具备条件是:
人(用户)+场(时间、空间)+景(正在发生的事情)+指针(后续事态发展方向)
2.需求类型

从产品层面来对需求进行分类的话,在一般使用中,需求按照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来分类。
①功能性需求:指系统必须提供的能力和必须遵从的条件,有具体的完成内容的需求。
②非功能性需求:指软件产品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必须且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包括对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和对技术业务的适应性等,主要听过以下几个指标来体现:


    • 观感需求:主要指界面需求,描述了对产品外观的期望、情绪、风格等;
    • 易用性需求:易用性会使产品提高符合用户习惯的能力以及其对使用的期望,它会对用户使用产品的效率、错误率以及接受程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 可执行需求:指产品可以在给定的时间或者特定的精确度来执行某些任务,或者是在一段时间内的极端状态值;
    • 安全性需求:指产品消除潜在风险的能力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包含保密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三个特性;
    • 完整性需求:指为完成业务需求和系统正常运行本身要求且必须具有的功能,这些功能一般用户不会提出,典型代表有:数据管理、用户管理、版本升级等;
    • 可扩充性与可维护性:当系统到达瓶颈期时怎么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提供系统的负载能力。

3.需求划分

一个项目中,需求的划分我们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战略需求:描述项目的战略性目标以及期望,一般是由公司管理层提出和决策,决定了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商业模式;
  • 用户需求:也称业务需求,描述了用户希望使用系统来做什么事情,一般由用户提出相关需求流程且需求必须要符合市场规律发展,决定了项目的功能设计和产品丰富度;
  • 系统需求:用户提需求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系统层级的需求的,而此时相关的系统需求,比如权限配置、拓展性需求就需要产品和研发来共同决策,决定了项目的架构设计和拓展程度;
当然,需求划分具体看个人做项目的属性而言,可以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归类,也可以按照“Y模型”进行需求归类。
3.需求收集

需求收集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来说是根据经验去判断采取什么形式收集需求最好,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头脑风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产生和收集对项目需求的创意想法,再进行筛选判断;
  • 用户访谈:通过与关键用户进行面对面访谈,向被访者提出预设和即兴的问题,并记录他们的回答。
  • 用户意见渠道:开通用户意见反馈渠道,即时关注用户反馈信息并给予相应回复;
  • 问卷调查:设计一系列书面问题,向众多受访者快速收集信息;
  • 竞品对标:对标直接竞品和潜在竞品,深入了解对手是如何做的;
  • 建立需求收集机制:对于公司内部人员的需求,就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团队管理的需求收集反馈机制,可能是工作的一个小会,一句话等,产品要保持其敏感度,及时收录信息到该机制中;
4.需求挖掘

一般来说,用户提供需求是站在其角度进行考虑的,提出的需求不一定就是真实需求,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必须要采取一定方法对需求进行挖掘,一般有以下七种形式:

  • 了解业务:了解公司内部的业务走向、关键路径和商业变现模式;
  • 调研报告:网上搜罗本行业的相关调研报告,分析总体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找出比较中肯的商业模式;
  • 用户访谈:很多时候不仅要听他们说想要什么,还需要深入了解是为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么做,不这么做行不行等;
  • 调查问卷:设计好问卷给用户作答,剔除无效问卷,汇总统计分析,得出真实需求;
  • 用户反馈:在产品中添加收集用户反馈的相关入口,特别是在产品初期阶段;
  • 社交平台:可以从知乎、豆瓣、贴吧等查找收集用户需求,圈定用户圈层进行需求分析;
  • 运营数据:从运营数据分析整体运营情况,检测出可优化提升点,进而迭代;
5.需求匹配

需求挖掘是解决发现和确认需求的问题,而需求匹配解决要不要做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需求匹配呢?
需求即时确定存在,需求是否在这个产品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做、做成什么形态,就是需求匹配的过程。
6.需求优先级

由于需求繁多,而开发时间是有限的,一般小步快跑,小模块迭代对于mvp项目验证来说是较为合适的,而划分需求优先级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KANO模型:kano模型是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效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kano模型中,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分为四种类型: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无差异属性;
ICE排序:一般来说产品会对每个需求进行需求分析,会得出结论,哪个现在做,哪个以后再做,这个分析的行为就是进行一个综合的需求排序,对需求的优先级排序进行科学的管理,ICE方法包含以下3个维度,采用分数制,一般1~5分,“5分”为最高,“1分”为最低。


    • 影响范围(Impact):该解决方法,如何上线后,会产品多达影响;
    • 自信程度(Confidence):需求提出者认为这个上线后,有多大的把握;
    • 实现难易(Ease):看开发起来难度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竟没人评论[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0 1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干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宇

GMT+8, 2025-7-3 15:55 , Processed in 0.0803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迪恩网络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